
新闻测试--规范市场竞争
目前,价格战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企业在争夺市场的过程中,采取零首付、低首付奖励销售等模式,已经导致应收账款大量增加,企业经营风险加大。在此,吕莹呼吁,企业要保持理性和良性竞争,冷静面对市场竞争。
此外,目前我国工程机械市场上,产能过剩问题依然存在。以液压挖掘机为例,国内已经形成的产能超过60万台,高于2012年全球市场销量。同样的情况在其他一些工程机械产品中也不同程度存在。
2011年下半年到2012年底,这个时段的工程机械行业调整期,对行业发展来说也是好事,让整个行业都能认真思考怎样去面对不利局面,怎么苦练内功,良性发展的问题。目前,国家稳增长政策拉动效果正在逐渐显现,2013年的行业整体形势看好。当然,行业要恢复到2011年以前的水平还是很难。但正如工程机械工业协会会长祁俊所判断的,总体来说,未来20年,行业还会有好的发展前景;行业将会继续稳步发展,大起大落的现象将会很少出现。
推进可持续发展
目前,从行业总体上看,呈现负增长态势,但这绝不是说行业在走下坡路,这只能算得上是从快速增长到稳定增长过程中的一个“阵痛期”。但这个时期要多久才能度过,吕莹用股市中“横有多长,竖就有多高”来形容这个“阵痛期”要持续的时间跨度。
“只有把这十年来快速增长期积累的这些问题都消化掉,企业发展才会稳定,才能真正过渡到可持续发展阶段。”吕莹表示。目前,中国工程机械在改变世界工程机械产业格局的同时,也在努力改变当前行业自身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行业发展需要政策支持,更需要大家共同努力,在吕莹看来,提高国内企业对高、精、尖产品的生产能力也是其中需要努力的一个方向。以大型工程机械为例,由于其制造技术复杂、制造难度大、生产批量小、价值大、经营风险大,在国家“十五”规划出台前,很多工程机械企业都无力涉足。因为国家大型基础设施,石化、冶金、电力等建设项目需要,国家“十一五”规划中确立了着力研发国家急需的大型施工机械装备的发展目标。
在国家一系列产业政策和财政政策的扶持下,一批重点骨干企业目前已能制造国际市场上常见的26种工程机械产品,其质量不输于外国产品。其中,大型履带起重机、全路面起重机、大型推土机、大型混凝土泵车、摊铺机等产品销往世界各地。
在企业推进高尖精产品的生产过程中,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仍然是大型装备关键配套件主要依赖进口。由于工程机械作业环境极其恶劣,因此对配件的要求很高,目前,控制系统、高性能发动机、高压液压件、高强度球墨铸铁壳体件等关键零部件都依赖于国外品牌或进口。资料显示,尽管铸造行业出口强劲,但我国出口的大部分都是低端铸件,而国外反过来进口到中国市场的却是高端铸件产品。配套件方面的制约,也是对行业发展的一种挑战。
可喜的是,工程机械行业以及相关上游行业正在做出前所未有的努力,部分高端配套产品的研发、试制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政府部门也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和支持,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牵头的工程机械高端液压元件及系统产业化协同工作平台已经开始运转。相信不久的将来,工程机械关键配套件不仅可满足国内市场需求,还可以向国外企业提供高性能、高附加值的产品。届时,工程机械行业的强国之梦也将不再是一个梦想。